11月9日,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局综合处处长王晓磊、沃尔玛小河区负责人、贵州省电子商务协会办公室主任吴家维前往安顺市紫云县就紫云红芯薯产销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前往紫云县红芯薯农村合作社基地的途中同样看到大面积的红芯薯未进行挖采,到了合作社后又看到仓库中仍有大量的红芯薯滞销,这些场景深深触动了调研组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想着这么好的产品,怎么就卖不出去呢?该如何帮助这些好的东西走出大山?如何解决农民们的销路问题?
在基地,紫云红芯薯协会会长胡光友为大家讲解了现在红芯薯面临的基本情况:一、产销方面。今年红心薯大丰收,产量估计达到七八百万斤,据初步现销售出去的只有三百万斤,仍有大部分处于滞销状态;二、交通、水资源方面。受到交通、水资源的限制,出现产品在单次外销量小的情况下物流成本高,做深加工成为红薯干,但水资源不足等等这些情况都严重的制约着红芯薯的销量;三、存储条件方面。基于现有的大量库存,只能用窖藏的方法来缓解红芯薯的腐烂速度,根据现有的窖藏技术,可以贮存到明年的五月份左右;四、品牌保护方面。紫云红薯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较低,打开市场较为困难,同时也有冒充紫云红薯销售的情况,这给“紫云红芯薯”这一品牌形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听取胡会长介绍后,王晓磊处长指出:一、农民丰收而不丰收是个大问题,市场要打开,品牌形象保护尤为重要;二、希望省电商协会和沃尔玛超市能为红芯薯的销路问题献计献策,省电商协会利用广大会员单位优势,拓展电商销售及网络推广市场,沃尔玛超市利用全国连锁优势线下销售推广,双方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三、合作社、省电商协会、沃尔玛超市,三方联动,共同推动,助品牌建设、助农增收。
近年来,我协会一直在关注紫云红薯销售情况,去年利用电商资源优势,为种薯农户共销售达一万斤,今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在“黔货商城”销售达两万斤。再此,我协会提议,希望更多的电商人积极投身到农村农特产品推广、销售行列,共同解决“农民丰收却不丰收”的问题,促黔货出山,助农增收。
据悉,紫云红芯薯产于贵州省紫云自治县黄色土壤,原产地域自然地理范围在该县的松山镇、白石岩乡、猫营镇、板当镇、坝羊乡5个乡镇。该产品黄皮红芯,含糖量高,水分较少,鲜食具有板栗香味,口感好,风味独特,是营养最平衡的保健食品之一,并于2012年获得地理标志证书及无公害食品证书。